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首先是生存问题,转型是一厢情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浙江的困境并非始于今日。
一直以来,浙江工业的特色是“低、小、散、落”。产品低端,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抗风险能力差。浙江省经信委产业发展协调处陈利华介绍,浙江省80%左右是传统产业,其中块状经济差不多占百分之五六十。只有加快经济升级,才可能解决传统产业的升级命题。
难以回避的现实是,依赖外贸型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的浙江,在产业转型方面一直鲜有明确的方向。产业结构问题构成了浙江小企业发展道路上强大的拦路虎,突出表现为产业路径依赖与转型升级的矛盾。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现实是,温州的许多企业都在逃离实业,忙着去搞投资,炒煤、炒矿、放高利贷以及做PE投资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了资金链的严重断裂,由此,诸多企业的频现倒闭和半倒闭也就不足为奇。从这次倒闭潮中,很清晰地折射除了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成本上升;
(2)企业的资金链问题,融资难;
(3)信贷紧缩政策左右中小企业融资;
(4)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中小企业贷款不易;
(5)通货膨胀增加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至此,2011年,对浙江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总有一种度日如年的危机感。在寒冷的经营环境中,中国企业经营者们正密切关注着2012年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从政策动向中寻找企业的发展机遇,他们迫切地希望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摆脱困境的途径。
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税专家对2012年宏观政策可以达成的共识是,货币政策虽仍为稳健,但会有实际的放松;结构性减税力度会加大,但减税规模可能并不乐观,财政支出将有更大的比例投向民生,尤其是教育领域。
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基于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一些银行已开始部署2012年的信贷结构。据多家银行透露,2012年中小企业业务仍是战略重点,对其信贷支持力度比2011年更大。
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亦可凭借政府和政策上的支持,在经营模式上开展创新。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企业以其旺盛活力和创造精神为浙江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功劳、苦劳、辛劳,永远记在浙江广大干部群众心中。至今,浙江广大中小企业仍创造大量社会财富,上缴可观税收,吸纳众多就业人口,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稳定的社会问题。在中小企业承受巨大压力,彷徨迷茫之时,社会各界一定要倍加关心中小企业,满腔热情地帮扶中小企业克难攻坚健康成长。